位置:首页> 资讯 > 电影资讯 > 浏览文章

探讨文学性与影像的关系:短片交流展精彩分享

2023-10-09小爱

北京塑三文化创意园主办,后浪电影承办的青年创意短片交流展于10月6日迈入第二天。当天上午10:30至12:00、中午13:30至14:30、下午15:00至16:00,分三个时间段,展映了来自海内外的优秀短片作品。在北京初秋的阳光下,创作者与观众共同探索影像创作的想象、朝气与潜力,电影的意义在这个园区内充分发挥,汇聚成无限可能,吸引了众多观众,期待未来的电影精彩呈现。

大咖嘉宾也应邀出席,分享他们对短片创作的宝贵建议,帮助创作者更顺畅地与观众交流。感谢北京塑三文化创意园、在三生活艺术家和探月学院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,让我们能够在这充满艺术氛围的空间中共同探寻影像之梦,捕捉光影的魅力。

15:00至16:00,由知名媒体人郑照君主持的大咖分享专场“文学作品影像化的关键”吸引了梅峰老师等重量级嘉宾,座无虚席。郑照君主持介绍道,当今电影缺少文学性,这可能导致电影质量下降。他提出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问题,因此特邀梅峰老师分享他在此主题创作中的见解。

梅峰分享,电影中的文学性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话题,直接涉及电影与文学的关系。文学性不仅是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,还是电影剧本的开端,强调叙事电影作为主流形式,视听媒体提供了视觉现实和声音,但故事片仍然是商业市场主流。

梅峰认为,电影作为通俗文化不应过于抽象,香港电影市场是个例子,90年代的类型片繁荣展现了文学性。不管商业还是作者导向,剧本始终是前提。选择故事和观众交流是重要前提,需要技巧的培训。

电影已有100多年历史,电影作为叙事形式在20世纪末才稳定下来。电影一直在探索不同类型,不同模式,但关键是如何以独特方式讲好一个故事,这取决于剧本。梅峰强调了创作者的独特性。

梅峰指出,任何艺术都从模仿开始,包括电影。在短片创作中,要模仿某种风格调性,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。创作电影是充满挑战的,需要清楚自己的创作路线,回到文学性本身。

随后,由后浪电影记者飞檐主持的第二场分享以“极处入眼”为主题,由穆德远老师担任嘉宾,分享短片摄影的养成与创造思考。

穆德远谈到电影是一种职业和生活方式,创作者需要更好地与观众交流,而不仅仅追求自己的艺术。他强调电影摄影需要创造光线,运用光线创造想象中的世界,这是摄影师的能力,影响了电影的想象力。

影像风格是一系列视觉惯例,被观众接受后自然形成。影像风格需要在接受层面上体验,必须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。穆德远强调了构图的重要性。

穆德远认为,短片与长片的区别在于观众在不同设备上观看,吸引观众的关键在于影片的实质魅力,如题目、演员、海报、造型和类型。

最后,穆德远提到摄影需要技巧,包括光线、镜头、运动和构图,这些是电影摄影师的基本功。

下一篇:

相关阅读

热门推荐